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

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五白話說明(上)

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五白話說明

(原經文)
阿難白佛言:「世尊!如來雖說第二義門,今觀世間解結之人,若不知其所結之元,我信是人終不能解。世尊!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,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,雖得如是多聞善根名為出家,猶隔日瘧。唯願大慈哀愍淪溺,今日身心云何是結?從何名解?亦令未來苦難眾生,得免輪迴,不落三有。」作是語已,普及大眾五體投地雨淚翹誠,佇佛如來無上開示。
(
整段經文意思)
阿難向釋迦摩尼佛說道,世尊,如來雖然解說的不是第一義諦,而是解說第二義的方便法門。現在觀察世間解繩結的人,若是不知道,他所要解開繩結的源頭,我相信那個人,終究是不能解開繩結的。世尊,我以及在法會中的有學聲聞,也是如此。從無始以來與所有的無明眾生,一同滅去一同生起。雖然獲得這樣的樂誦經典,旁搜廣記,多聞廣學的善根,而名為出家,猶然像患隔日發作一次的瘧疾一般,仍然時常會生起熱惱,無法恆常安住真心,如如不動。但希望大慈大悲的世尊,能哀悽悲愍,這些沉淪陷溺在無明塵垢中的人,能告訴我們現在我們的身心,什麼是結(繫縛眾生使流轉於三界之妄惑)甚麼叫做結(繫縛眾生使流轉於三界之妄惑) 解開了。也可使今生及以後之未來世,受苦受難的眾生,得以脫免輪迴,不會淪墮到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三界,之生死輪迴中。說完這些話,所有的大眾都五體投地,淚下如雨翹著頭,誠摯的站著等待,佛如來的無上開示。

(原經文)
爾時,世尊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,亦為未來一切眾生為出世因、作將來眼,以閻浮檀紫光金手摩阿難頂,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振動,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,其光同時於彼世界來祇陀林灌如來頂,是諸大眾得未曾有。於是阿難及諸大眾,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:「善哉,阿難!汝欲識知俱生無明,使汝輪轉生死結根,唯汝六根更無他物。汝復欲知無上菩提,令汝速登安樂解脫寂靜妙常,亦汝六根更非他物。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那時,世尊憐愍阿難以及所有法會中一切的有學者,也為了未來世的一切眾生,作為他們出世的因緣,以便他們成為將來人天的眼目,能宣揚佛法,教化眾生。於是以像閻浮檀金的顏色般,紫金光色的手,撫摸著阿難的頭頂。在那個時候十方諸佛世界,都起了六種(即動、湧、震、擊、吼、爆等六種)震動。有像微塵數量那麼多如來住持的世界中,的各個如來,都從其頭頂射出寶光,這個寶光,都同一時間,從那個佛的世界,射入祇陀林園中,灌入如來頭頂。所有在法會中的這些大眾,都得到未曾有過的感應。這時阿難以及在法會中所有大眾,都聽聞到十方世界,像微塵那麼多數量的如來,由不同的口中發出相同的音聲,告訴阿難說:善哉阿難,現在你想要認識了知,與你身命一同生起的無明,而使你在六道中輪迴生死的結根,是什麼嗎?就只是你的六根,除此六根以外,再也沒有其他的了。你又再想要知道,使你能夠快速的修證到安樂解脫,寂靜微妙,恆常安住的無上正覺,也就只是你的六根,除了六根以外,再也沒有別的,能夠使你快速的修證到安樂解脫,寂靜微妙,恆常安住的無上正覺了。

(原經文)
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,稽首白佛:「云何令我生死輪迴、安樂妙常同是六根,更非他物。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阿難雖然聽聞到,如此不可思議的法音,心裡仍然尚未明了。下頭至地的頂禮了佛以後,向佛說道。為何使我在六道生死中輪迴的,以及讓我安適悅樂,微妙不可思議,恆常安住無上正覺的,同樣都是六根,再也沒有其他的呢?

(原經文)
佛告阿難:「根塵同源,縛脫無二,識性虛妄猶如空花。阿難!由塵發知,因根有相,相見無性,同於交蘆。是故汝今,知見立知,即無明本;知見無見,斯即涅槃、無漏真淨。云何是中,更容他物?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釋迦摩尼佛告訴阿難說,六根與六塵是同一個源頭,繫縛與解脫並不是分開的二件事,意識體性虛幻不實在,就好像空中生起的華一樣虛幻不實。阿難,由六塵引發知見,緣著六根而有境相生起,境相與知見都沒有自性,互相倚靠,就好像三束交互倚靠,而豎立的蘆葦束一樣,只要當其中有一束不存在,則這個蘆葦束就不能豎立了。所以你現在是在知見上,再生起另一個知見,這就是無明的根本源頭了。如果在原本知見上面,沒有再生起另外的知見,那麼這個知見,就是涅槃無漏,真正清淨的本心了。為何在這個涅槃無漏,真正清淨的本心中,還認為會有其他的東西存在呢?

(原經文)
爾時,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
那個時候世尊,為了重新宣示這個義理,說了以下偈言。
「真性有為空,  緣生故如幻;
真心本性顯現的有為法,是無自性空幻的,是因緣所生的法,變化無常,所以如同幻影一樣,無為法無有生起與壞滅。
(原經文)
無為無起滅,  不實如空花。
虛幻不實在,好像虛空中虛幻生起的花,
(原經文)
言妄顯諸真,猶非真非真,  云何見所見? 中間無實性,  是故若交蘆;
如果說虛妄中能顯出一切的真性,那麼所說這個虛妄與所說的真心本性,就是兩個虛妄。仍然是一個非真性,與另外一個非真性,虛妄中如何有能見與所見,這六塵緣影中,沒有諸法真實之自性。所以就像,三束交互倚靠,而豎立的蘆葦束一樣,只要當其中,有一束不存在,則這個蘆葦束,就不能豎立了。
(原經文)
結解同所因,  聖凡無二路。
繩結能否解開,與解開煩惱繫縛的道理,是相同的,聖人與凡夫要解開煩惱繫縛所走的,是同一條道路,沒有第二條路好走。
(原經文)
汝觀交中性,  空有二俱非;
你觀察,那交互倚靠而豎立的蘆葦束中體性,是非空非有的, (原經文)
(原經文)
迷晦即無明,  發明便解脫。
真心本性如果有了迷惑,混沌不明,那即是無明。引發真心本性的靈明覺知,便是解脫。
(原經文)
解結因次第,  六解一亦亡;
能依循著順序,解開六根的繫縛,六個結(煩惱繫縛)都解開了,那一個妄心也就沒有了。
(原經文)
根選擇圓通,  入流成正覺
如能選擇一個圓通的根門,長期薰修,由此根門契入生死逆流,回溯至真如本性,則能成就正等正覺,
(原經文)
陀那微細識,  習氣成暴流;
阿陀那識(阿賴耶識)是甚深極極微細的心識。在有情斷除了煩惱的「種子」,降伏除了煩惱的「現行」之後,還留存有煩惱的「習氣」,阿陀那識(阿賴耶識)聚積執持這些習氣,而形成煩惱妄想的瀑流,
(原經文)
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開演
在這種情況下,哪一個是真性,哪一個是非真性,恐怕眾生會在此產生迷惑,所以我平常的時候,並不就阿陀那識(阿賴耶識),加以開示演說。
(原經文)
自心取自心,  非幻成幻法,
像這樣的由自己的真心,執取六塵緣影,再把這些六塵緣影誤認為是自心。如此,則原本不是虛幻法的真性,反而變成虛幻法,
(原經文)
不取無非幻,  非幻尚不生, 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蓮華
只要不執取六塵緣影以為自心,也就沒有所謂的非幻法可見。非幻法尚且都不生起,幻法又如何能成立呢?這樣非幻法與幻法均不生起的境界,就是所謂的微妙不可思議,出汙泥而不染,清淨的蓮花啊!
(原經文)
金剛王寶覺,  如幻三摩提, 彈指超無學。
(首楞嚴大定)也是如來的無上正覺,以及菩薩修戒定慧,破諸虛幻惑業,證得如幻三昧(世間禪定),能於一彈指間,超越了阿羅漢的境界 (戒定慧三,正為學體,進趣修習名為有學,進趣圓滿止息修習,名為無學。)
(
原經文)
此阿毘達磨, 十方薄伽梵,  一路涅槃門。」
(首楞嚴大定)就是一切(阿毗達磨)經論,所開示,十方世界諸佛如來,離生死,證入大涅槃(成佛)的一條正路。.

(原經文)
於是阿難及諸大眾,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、伽陀,雜糅精瑩妙理清徹,心目開明歎未曾有。
阿難合掌頂禮白佛:「我今聞佛無遮大悲,性淨妙常真實法句,心猶未達六解一亡舒結倫次。惟垂大慈再愍斯會及與將來,施以法音洗滌沈垢。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於是阿難以及法會上所有大眾,聽聞了佛如來無上慈憫的教誨,如來所諷誦的法義,精妙透澈交錯間雜,所開示微妙不可思議的法理,清淨明徹,令在法會中所有的人,心目開通明了,發出未曾有過的讚嘆。
阿難合掌頂禮後,向釋迦摩尼佛說道:我現今聽聞,佛以無有遮蔽無量無邊的大悲心,開示出自本性,清淨微妙,真常、真實不虛的法句。心裡面仍然未能通達明了,六根的結縛若是解開了,那個一也就不見了的道理,以及解開結縛的次序。但希望世尊,能垂示大慈悲心,憐憫這個法會中以及未來世的眾生,再以法音來布施,洗滌掃除所有眾生無始以來,阿陀那識中,所執持聚積的圬垢。

(原經文)
即時,如來於師子座,整涅槃僧、斂僧伽梨,覽七寶机,引手於机,取劫波羅天所奉花巾,於大眾前綰成一結,示阿難言:「此名何等?」
阿難大眾俱白佛言:「此名為結。」
於是如來綰疊花巾又成一結,重問阿難:「此名何等?」
阿難大眾又白佛言:「此亦名結。」如是倫次綰疊花巾總成六結,一一結成,皆取手中所成之結持問阿難此名何等?阿難大眾亦復如是,次第酬佛此名為結。
佛告阿難:「我初綰巾,汝名為結,此疊花巾先實一條,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復名為結?」
阿難白佛言:「世尊!此寶疊花緝績成巾,雖本一體,如我思惟:『如來一綰得一結名,若百綰成終名百結,何況此巾秖有六結,終不至七亦不停五。』云何如來秖許初時,第二第三不名為結?」
佛告阿難:「此寶花巾,汝知此巾元止一條,我六綰時名有六結,汝審觀察,巾體是同因結有異。於意云何,初綰結成名為第一,如是乃至第六結生,吾今欲將第六結名成第一不?」
「不也,世尊!六結若存,斯第六名終非第一,縱我歷生盡其明[4]辯,如何令是六結亂名。」
佛言:「六結不同,循顧本因一巾所造,令其雜亂終不得成,則汝六根亦復如是,畢竟同中生畢竟異。」
佛告阿難:「汝必嫌此六結不成,願樂一成,復云何得?」
阿難言:「此結若存,是非鋒起於中自生,此結非彼彼結非此,如來今日若總解除,結若不生則無彼此,尚不名一,六云何成?」
佛言:「六解一亡亦復如是。由汝無始心性狂亂,知見妄發發妄不息,勞見發塵如勞目睛,則有狂花於湛精明,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、大地、生死、涅槃,皆即狂勞顛倒花相。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那個時候如來在師子座上,整理了一下內衣(涅槃僧:內衣,即是裙)收拾一下外大衣(僧伽梨:為三衣中之最大者,故稱為大衣。以其條數最多,稱為雜碎衣),拉過來七寶所裝飾成的桌子。把手放在桌子上面,拿起夜摩天天主(劫波羅天::時分天夜摩天者謂此天中,隨時受樂;故名時分天)所供奉的華美絲巾。就在大眾面前綰成一個結。示意阿難說道:這個名叫什麼啊?阿難以及在法會中的大眾,都向佛說道:這個名叫結。於是如來再綰疊這條華美絲巾,又結成一個結。再問阿難。這個名叫什麼?阿難以及在法會中的大眾,都向佛說道:這個也是名叫結。就像這樣依序的綰疊這條華美絲巾,總共結成六個結。在每一個結結成時,都拿手中所結成的結,拿著問阿難,這個名叫什麼啊?阿難以及在法會中的大眾,也都依序的向佛說道:這個名叫結。佛告訴阿難說:我第一次把絲巾打成結,你們取名為結。這摺疊打結的華美絲巾實在是同一條。第二第三次摺疊打結華美絲巾,為何你們又再取名為結。
阿難向佛說道:世尊。這條寶華堆疊編織絲線所作成的絲巾,雖然本來就是一體的。就如同我思量並仔細觀察,如來綰一次絲巾,得到一個結名。如果是綰一百次,終就還是得到百個結名。何況這條絲巾祇有打了六個結。終究不會到第七個結,亦不會在第五個結就停住了。為何如來祇許第一次打的結,才能取名叫結。第二第三次以後打的結,都不得取名為結呢?
佛告訴阿難說:這條寶華巾,你知道這巾原本只有一條。我綰六次絲巾打六次結時,取名是有六結。你仔細的觀察,絲巾的本體是相同的,因為打了結就有了相異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初次打成結,名為第一結,像這樣的一直到第六結打成。現在我要將第六結,取名為第一結可以嗎?不可以的,世尊,六個結都存在,那個第六個結,終究不是第一個結,縱然是我使盡,我累世以來的明辯功夫,也不能使這六個結,亂了它的次第名稱。釋迦摩尼佛說:就是這樣,那六個結雖然不同名稱。但是追溯回顧,其生成的根本源頭,都是一條絲巾所造成的。要令這六個結的名稱間雜混亂,終究是不可能。那麼你六根的義理,也跟這個道理一樣。畢竟是相同的根本中,生出畢竟相異的名相來。
釋迦摩尼佛告訴阿難說。你必定心裡想著,如果這六個結不能成立,但這個一總可以成立吧?你再說說看你有什麼心得?
阿難說道:這些結若是存在,那麼是是非非,就蜂湧而起。在這中間自然產生這個結,不是那個結,那個結,不是這個結,的虛妄分別。如來今日若是把這些結縛煩惱,通通解除了,結縛若不生起,就沒有這個結,不是那個結,那個結,不是這個結,的虛妄分別。連一個結都沒有了,那還會有六個結呢?
釋迦摩尼佛說道:六根的煩惱結縛若是解除了,則六識不起,也沒有六塵來污染,六根清淨了,那一個由根、塵、境所緣合的妄心,也不存在了的道理,也是像這樣的。因為你無始以來,真心本性狂妄昏亂,見、聞、覺、知依著妄緣發起,知見妄想發起不停息,無有停息的知見妄想,引發煩惱塵垢生起。就好像疲倦勞累的眼睛,則會虛妄的看見,狂亂飛舞的空中華。在清澄明淨的虛空中,無有原因胡亂生起一樣。一切世間山河大地,生死涅槃,種種相狀,也都是像狂妄、昏亂、疲倦、勞累的眼睛,在清澄明淨的虛空中,顛倒虛妄所見到的空華相一樣,虛妄不實。

(原經文)
阿難言:「此勞同結,云何解除?」
阿難說道:如果這些塵勞煩惱,就像繩結一樣,要如何才能解脫去除呢?

(原經文)
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掣其左,問阿難言:「如是解不?」
「不也,世尊!」
旋復以手偏牽右邊,又問阿難:「如是解不?」
「不也,世尊!」
佛告阿難:「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,汝設方便,云何成解?」
阿難白佛言:「世尊!當於結心解即分散。」
佛告阿難:「如是,如是!若欲除結,當於結心。阿難!我說佛法從因緣生,非取世間和合麁相,如來發明世出世法,知其本因隨所緣出,如是乃至恒沙界外,一滴之雨亦知頭數,現前種種松直、棘曲、鵠白、烏玄皆了元由。是故,阿難!隨汝心中選擇六根,根結若除塵相自滅,諸妄銷亡不真何待。阿難!吾今問汝,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,同時解縈得同除不?」
「不也,世尊!是結本以次第綰生,今日當須次第而解,六結同體結不同時,則結解時云何同除?」
佛言:「六根解除亦復如是。此根初解先得人空,空性圓明成法解脫,解脫法已俱空不生,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。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如來用左手將所結寶華巾,偏向左邊拉扯,問阿難說:像這樣解開了嗎?
阿難回答說:沒有解開,世尊。
如來立即又用右手將寶華巾偏向右邊拉扯,又問阿難,像這樣解開了嗎?
阿難回答說:也沒有解開,世尊。
釋迦摩尼佛告訴阿難,我現在用手左左右右各個拉扯,竟然不能解開結縛,你有何方便的辦法,可以解開這個結縛。
阿難向釋迦摩尼佛說道:世尊。應當從結心的部份解開,這個結就會分散開來了。
釋迦摩尼佛告訴阿難,就是這樣,就是這樣,若是想要解除結縛,應當從結心的部份來解開。阿難,我所說的佛法,從因緣和合生起。並不是取世間因緣和合所成麤略的境相的這種法。而是如來所發明一切世間、出世間的法,都是知道其根本因是什麼,緣著什麼緣而來的。如同這個道理一樣的,即使是在恆河恒沙數量那麼多的世界外的下的一滴雨滴,我也都知道它數目有多少。在眼前的種種,例如松樹為什麼是直的,荊棘為什麼是彎曲的,鵠鳥為什麼是白色的,烏鴉為什麼是黑色的,我一概都能了知其中的原由。
所以說阿難,隨著你心中所選擇,六根的結縛,若是除去了,六塵虛妄的影相,自然滅去,不再生起。所有一切妄相,都銷融殆盡了,這時真心不顯現,要到什麼時候,才顯現呢?
阿難,我現在問你,這個劫波羅巾,目前打了六個結,能夠同一時間,解開這六個結嗎?阿難回答說:不能呀,世尊,這六個結,本來按著次第打成結的,今日也應當必須,依著次第而來解開,這六個結的根本,雖然同一體,但是打成結的時間不同,那麼解開結時,怎麼可能在同一時間,都一同解除呢?
釋迦摩尼佛說道:六根結縛的解除,也是像這個解結的次第道理一樣。這六根結縛初解除時,先證得人空 (又名生空,或我空,即觀人身是五蘊假合而有,其性本空,亦即悟五蘊無我的真理)
再進一步證得真如本性圓融光明朗淨遍滿一切處,了知一切法,為因緣生而無實體,成就法空解脫法執。
解脫了法執以後,能空之空亦除,空、執兩皆不生起,契入真如本性。
這就取名為菩薩從正定(三摩地)證得諸法不生,的無生忍境界 (無生忍謂七地、八地、九地菩薩,妄惑已盡,了知諸法悉皆不生。七地即遠行地,八地即不動地,九地即善慧地)

(原經文)
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,慧覺圓通得無疑惑。一時,合掌頂禮雙足而白佛言:「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無礙,雖復悟知一六亡義,然猶未達圓通本根。世尊!我輩飄零積劫孤露,何心何慮預佛天倫,如失乳兒忽遇慈母,若復因此際會道成,所得密言還同本悟,則與未聞無有差別。惟垂大悲惠我祕嚴,成就如來最後開示。」作是語已,五體投地,退藏密機冀佛冥授。(整段經文意思)
阿難以及所有大眾,承蒙佛陀開示,都能智慧明覺圓融通達明了,對於佛所說的法能夠沒有疑惑障礙。便同時合掌,並且頂禮釋迦摩尼佛的雙腳,而向釋迦摩尼佛說道:我們這些人今天能夠身心光明朗淨,快速證得通達明了無有障礙。雖然再次的了悟知道六根的結(繫縛)都解開了,所謂的那一個妄心也就沒有了這個道理 。但是仍然未能契入圓融遍一切處通達無礙的真心本性。

世尊。我們這一些人在六道輪迴長河裡飄蕩孤苦零丁,久遠劫以來都是孤苦無依無有庇護。以何種心情何種思慮,怎可能預知,能得到佛陀如父母天倫般的庇護。今日就好像失去母乳的嬰兒,忽然遇到慈祥和靄的母親,供養乳水一般的感恩。若是又再次因此次的因緣際會,聞道的機緣成熟,得以親自聽到世尊說法,但是所聽聞到的真言密意,還是如同我們原本自己所體悟的一樣,那就跟從未聽聞過世尊說法的人一樣,沒有什麼差別啊。只期望世尊垂示憐憫以大慈悲心,開示我等眾人,諸佛不傳於人,蘊蓄於內,之不可思議殊勝法義。來完成如來最後的開示。阿難說完這些話,向世尊行五體投地大禮後,退在一旁收藏起私密的心思,專心一意的期盼著,聽聞釋迦摩尼佛教授幽微精深的法義。

(原經文)
爾時,世尊普告眾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:「汝等菩薩及阿羅漢,生我法中得成無學。吾今問汝,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?從何方便入三摩地?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那個時後世尊,向在法會中所有的大菩薩,以及所有有漏煩惱,都已經滅盡的大阿羅漢們。開示道:你們所有這些菩薩以及阿羅漢,生在我所宣說的法中學習,得以成就學道圓滿,不再需要修練學習,的阿羅漢果位。我現在問你們,你們最初發心,要以正智來證知悟解十八界,是以什麼圓融通達無礙,遍一切處為修學之所緣﹖從什麼方便的法門修學,而證入離掉舉,心不散亂,的三摩地(正定、定、等持、一境性)中﹖

(原經文)
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在鹿苑及於雞園,觀見如來最初成道,於佛音聲悟明四諦。佛問比丘,我初稱解,如來印我名阿若多。妙音密圓,我於音聲得阿羅漢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音聲為上!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五比丘之首的憍陳那,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,頂禮釋迦摩尼佛的腳後,向釋迦摩尼佛報告說道:我在鹿苑以及在雞園,觀察聞見,如來最初成道的時候。在佛陀的音聲中,證悟覺明了苦、集、滅、道這四聖諦的義理。佛陀問比丘們,有誰了解他所說的法義時,我第一次聲稱解悟照了佛智,諸法之本際。如來立即印證我,名叫阿若多(翻成已知,或言無知。無知者,非無所知,乃是知無耳)微妙不可思議的音聲,周密圓融無礙遍一切處,我在佛陀的音聲中,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。佛問我們,我們最初發心證悟十八界,是以什麼圓融周遍一切處,通達無礙,為修學之所緣﹖如以我所證到的而言,我認為以觀音聲,證悟音聲的體性,是周密圓融無礙遍一切處,的這個因緣,是為最上圓通的法門。

(原經文)
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亦觀佛最初成道,觀不淨相生大厭離,悟諸色性以從不淨,白骨微塵歸於虛空,空色二無成無學道,如來印我名尼沙陀。塵色既盡妙色密圓,我從色相得阿羅漢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色因為上!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優波尼沙陀(此云塵性,以觀塵性空而得道故。譯曰近少,微細,因等微細分析至極之言也義譯為微細,極至鄰虛(新譯曰極微。色法之最極少分,鄰似虛空者,此為色法之根本 謂諸識色及定中色,無障無礙,似於虛空,而實非虛空,故名鄰虛也))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,頂禮(五體投地以吾頂禮尊者之足也)釋迦摩尼佛的腳後,向釋迦摩尼佛報告說道:觀察如來最初成道的時候。作意思惟觀想不淨相(一者觀自身之不淨,二者觀他身之不淨。觀自身不淨,有九相:一死想,二脹想,三青瘀想,四膿爛想,五壞想,六血塗想,七蟲噉想,八骨鎖想,九分散想。觀他身有五不淨:一種子不淨,是身以過去之結業為種,現以父母之精血為種。二住處不淨,在母胎不淨之處。三自相不淨,是身具有九孔,常流出唾涕大小便等不淨。四自體不淨,由三十六種之不淨物所合成。五終竟不淨,此身死竟,埋則成土,蟲噉成糞,火燒則為灰,究竟推求,無一淨相),而生起大厭離心(謂我等當觀生死之中,虛假不實,如水上泡,速起速滅,往來流轉,猶如車輪。此身眾苦所集,一切皆是不淨,甚可厭離。當以此心而行懺悔也。)。了悟一切色性。以從不淨觀、白骨觀作意思惟觀想,乃至逐步微細分析色塵、微塵,終極觀察分析至鄰虛塵(譯曰近少,微細,因等微細分析至極之言也義譯為微細,極至鄰虛(新譯曰極微。色法之最極少分,鄰似虛空者,此為色法之根本 謂諸識色及定中色,無障無礙,似於虛空,而實非虛空,故名鄰虛也),剖析到最後,則歸於虛空。更進一步觀察分析達到空色二者均歸於空無之境界,便成就斷三界,所有一切疑惑已滅盡,證真諦之理,不更要學修之具圓滿無漏智慧之阿羅漢。如來印證我名叫尼沙陀(此云塵性,以觀塵性空而得道故)。一切微塵及青、黃、赤、白等顯明的色相,以及男、女形色等之染污情識,既然滅盡,微妙不可思議色相,周密圓融無礙,遍一切處。我從作意思惟、觀想、分析一切色塵中,證得阿羅漢果位。佛問我們,我們最初發心證悟十八界,是以什麼圓融周遍一切處,通達無礙,為修學之所緣?如以我所證到的而言,由我從作意思惟、觀察、分析一切色塵,而證知色性是周密圓融無礙,遍一切處,的這個因緣,是為最上圓通的法門。

(原經文)
香嚴童子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。我時辭佛宴晦清齋,見諸比丘燒沈水香,香氣寂然來入鼻中,我觀此氣非木、非空、非煙、非火,去無所著來無所從,由是意銷發明無漏,如來印我得香嚴號。塵氣倏滅妙香密圓,我從香嚴得阿羅漢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香嚴為上!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香嚴(香光莊嚴之略)童子,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,頂禮(五體投地以吾頂禮尊者之足也)釋迦摩尼佛的腳後,向釋迦摩尼佛報告說道:我聽聞如來教導我們,專心審視仔細觀察一切有為造作色塵境相。我當時辭別離開佛陀後,安居幽靜處所休養,清淨的持齋(由下午至明日中午前不食曰齋)觀見比丘們在焚燒沈水香(本草註曰:「時珍曰:木之心節,置水則沈,故名沈水,亦曰水沈。半沈者為棧香,不沈者為黃熟香。南越志言:交州人稱為蜜香,謂其氣如蜜脾也。梵書名阿迦嚧香。」)木,那個香氣,寂靜悄然的飄入鼻子中。我嗅聞這香氣,不是香木也不是虛空,不是煙霧也不是火焰,那香氣飄散去沒有所住著的地方,它飄過來沒有所從來的地方,因此而意識心銷融,啟發了光明無有滲漏圓融周遍一切處清淨本心。如來印證我證得香光莊嚴名號,六塵習氣一下子就銷滅了,微妙不可思議香氣,周密圓融無礙,遍一切處。我從作意思惟,觀察分析,一切香()塵中,證得阿羅漢果位。佛問我們,我們最初發心證悟十八界,是以什麼圓融周遍一切處,通達無礙,為修學之所緣?如以我所證到的而言,由觀聞香塵氣證知,香()性是周密圓融無礙,遍一切處體性,的這個因緣,是為最上圓通的法門。

(原經文)
藥王、藥上二法王子并在會中五百梵天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無始劫為世良醫,口中嘗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,名數凡有十萬八千,如是悉知苦醋鹹淡甘辛等味,并諸和合俱生變異,是冷是熱有毒無毒悉能遍知。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、非有、非即身心、非離身心,分別味因從是開悟,蒙佛如來印我昆季藥王、藥上二菩薩名。今於會中為法王子,因味覺明位登菩薩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味因為上!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藥王藥上這兩位二法王子(菩薩為生育於法王佛陀之家者,故總稱曰法王子。助佛教化之法子也),以及一起在法會中的五百位梵天((界名)新作波羅賀麼天Brahmadeva,色界之初禪天也。此天離欲界之婬欲,寂靜清淨,故云梵天。)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,頂禮(五體投地以吾頂禮尊者之足也)釋迦摩尼佛的腳後,向釋迦摩尼佛報告說道:我從無始劫以來,便為世間的良醫,用口來品嘗辨別這個娑婆世界中,的草木金石等等物類,名稱、種類、數量大概有十萬八千種之多(比喻經其品嘗辨別物品種類數量很多)因為如此,所以完全能知道這個娑婆世界中,每一樣東西的苦、酸、鹹、淡、甘、甜、辛、辣等等的味道。以及能知道,這個娑婆世界中,所有這些東西和合時,或是共同生起時,或是產生變化乖異的時候,是冷的是熱的,是有毒的或是無毒的,這一切都能完全圓滿的了知。趨承服事如來,明了證知這味的體性,不是空無,也不是實有,並非就是身心,也沒離開身心。由分明辨別味性的因緣,從這個地方開悟,承蒙佛如來印證我兄弟二人,藥王、藥上這二個菩薩名號。現今在這個法會中,為法王子(菩薩為生育於法王佛陀之家者,故總稱曰法王子。助佛教化之法子也)。我因為觀照味塵,品嘗辨別各種味道而覺悟,明心見性,證入菩薩果位。佛問我們,我們最初發心證悟十八界,是以什麼圓融周遍一切處,通達無礙,為修學之所緣?如以我所證到的而言,我認為由觀照味塵,品嘗辨別各種味道,而證知味性是周密圓融無礙,遍一切處的因緣,是為最上圓通的法門。

(原經文)
跋陀婆羅并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,於浴僧時隨例入室,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,中間安然,得無所有。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,今得無學,彼佛名我跋陀婆羅。妙觸宣明,成佛子住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觸因為上!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跋陀婆羅(賢護長者,賢護菩薩,賢護大士)與及他的同伴十六開士(十六位菩薩)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,頂禮(五體投地以吾頂禮尊者之足也)釋迦摩尼佛的腳後,向釋迦摩尼佛報告說道:我與及我的同伴十六開士(十六位菩薩)這些人等先前在威音王佛時期,聽聞佛陀正法而出離在家之生活,修沙門之淨行(出家....梵名波吠[-+]野,A^ran!yaka出離在家之生活,修沙門之淨行也)。於比丘洗濯身體時,隨例進入浴室去洗濯身體。忽然了悟水洗的因緣道理,這水既不洗滅塵垢,也不洗清潔身體,在洗浴的過程中,水不因洗濯塵垢而被污染,不因沖洗身體而有增減生滅,水仍然是水,身體仍然是身體,塵垢仍然是塵垢,在這中間各自安靜寂然。由此證得,自性空無所有。這個往昔所修習的業力習氣,至今尚沒有忘記。一直到現在,雖然隨著佛出家,經佛教導證得阿羅漢果(無學 術語 聲聞乘四果中,前三果為有學,第四阿羅漢果為無學。學道圓滿,不更修學也)。那個佛將我取名為跋陀婆羅(賢護在家菩薩)微妙不可思議的觸性,宣化明覺,由佛教導的威力,被聖道生,能紹佛種,不令斷絕,成就佛子住地果位。佛問我們,我們最初發心證悟十八界,是以什麼圓融周遍一切處,通達無礙,為修學之所緣?如以我所證到的而言,我認為由觀照觸塵,而證知觸性是周密圓融無礙,遍一切處的因緣,是為最上圓通的法門。

(原經文)
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於往劫於此界中,有佛出世名日月燈,我得親近聞法修學,佛滅度後供養舍利、然燈續明,以紫光金塗佛形像,自爾已來世世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,此紫金光比丘尼者,即我眷屬,同時發心,我觀世間六塵變壞,唯以空寂修於滅盡,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猶如彈指。我以空法,成阿羅漢。世尊說我頭陀為最,妙法開明銷滅諸漏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法因為上!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摩訶迦葉,及紫金光比丘尼等人,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,頂禮(五體投地以頭頂禮尊者之足也)釋迦摩尼佛的腳後,向釋迦摩尼佛報告說道:我在以往久遠劫以前,在這個世界中,有佛出現在這世界中,名叫做日月燈佛。我能得以親近日月燈佛,在日月燈佛處,聽聞說法而來修學。日月燈佛般涅槃後,我供養他的舍利,燃油燈接續他的光明。用紫光色金來莊嚴佛的形像。所以從那個時候已來,生生世世,我的色身恆常都有圓滿紫金光色聚集。這紫金光比丘尼等人,都是我的眷屬,也都是在同一時間發心供養諸佛,她們也都得到果報,色身恆常都是圓滿紫金光色聚集。
我觀察覺照,這世間六塵所成的各種境相,終將變異壞滅,唯有以觀一切法空寂,修練到讓妄心止息,六塵煩惱不生,身心歸於寂滅,乃能安度百千劫,那麼久的時間,就好像彈一下手指一樣快速。我以觀一切法空,成就阿羅漢果。世尊說我是頭陀行者中(頭陀華譯為抖擻,即抖擻衣服飲食住處等三種貪著的行法,修頭陀行者要遵守十二條規則,叫做十二頭陀。俗稱行腳乞食的僧人為頭陀,亦稱行者。)最為第一的。微妙不可思議的空法,開通明淨,銷融滅盡一切有漏煩惱妄念。佛問我們,我們最初發心證悟十八界,是以什麼圓融周遍一切處,通達無礙,為修學之所緣?如以我所證到的而言,我認為由觀一切法空寂,修練到讓妄心止息,六塵煩惱不生,身心歸於寂滅,而證知微妙不可思議,的空法,開通明淨,能銷融滅盡,一切有漏煩惱妄念,的因緣,是為最上圓通的法門。
:【十六開士】【十六菩薩】【賢護】【跋陀婆羅】
【十六開士】
(名數)賢護等十六居士菩薩也。碧岩七十八則曰:「古有十六開士於浴僧時隨例入浴。」(參照:十六菩薩)FROM:【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】
【十六菩薩】
大日經宗,於地前建三劫,地上立十地,以示階級。金剛頂宗,直修直證,不立位次,但於地上立十六大菩薩,以為行位。東方發心門四:薩、王、愛、喜,南方修行門四:寶、光、幢、笑,西方菩提門四:法、利、因、語,北方涅槃門四、業、護、牙、拳。然十地十六菩薩,特開合不同,法相稍異耳,但二者相合,亦有二種不同。

             

   發         

初地 金剛部 菩薩心門   初地 阿賴耶識───大圓鏡智

   心         

             

二地──          二地

三地──   修      三地

  摩尼部 大福德門  四地 

四地──   行        末那識──平等性智

五地──          五地 

              六地 

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七地

             

六地            八地 

   菩         

   蓮華部 大智慧門       意識──妙觀察智

   提         

七地            九地 

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

八地    涅         

羯磨部 大精進門   十地 前五識──成所作智

九地   槃         

十地             ┘FROM:【明,楊卓《佛學次第統編》】
【賢護】【跋陀婆羅】
(人名)Bhadrapa%la,梵名曰[@(-)]陀,跋陀和,跋陀婆羅,跋陀羅波梨。或曰賢護長者,賢護菩薩,賢護大士。在家之菩薩也。玄應音義五曰:「案移識經云:[@(-)]陀羅波梨,此譯云賢護,亦云賢守。鄰聖曰賢,固道稱守。幻士經云:[@(-)]陀,此言仁賢。是王舍城在家菩薩也。」大寶積經百九卷賢護長者會第三十九曰:「有一最大巨富商主長者之子,名[@(-)]陀羅波梨(隨言賢護)。(中略)爾時世尊告阿難言:長老阿難!汝欲聞此[@(-)]陀羅波梨長者家中所有眾樂事乎?乃至具足說其受於快樂果報,雖復忉利帝釋天王猶不能及,況復人間。(中略)是長者子,凡有六萬最大商主恒隨彼後。(中略)其[@(-)]陀羅波梨家內恒常鋪設六萬上妙六合床榻,雜色被褥以覆其上,(中略)復有六萬婇女,端正殊絕,身體柔軟細滑,(中略)又其長者欲食之時,則有六萬雜種羹臛飯,食微妙香美,猶如天廚無有異也。」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有「賢護長者品。」又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一曰:「王舍大城有優婆塞。名曰賢護。為眾上首。」FROM:【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】
【九、法王子(佛子)住】
謂自發心至生貴,名入聖胎。自方便具足至童真,名長養聖胎。至此長養功成,名出聖胎。既出胎已,則為佛之真子,而繼紹佛種也。經云:「形成出胎,親為佛子,名法王子住。」FROM:【明,一如《三藏法數》】

(原經文)
阿那律陀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初出家常樂睡眠,如來訶我為畜生類,我聞佛訶啼泣自責,七日不眠失其雙目,世尊示我樂見照明金剛三昧,我不因眼觀見十方,精真洞然如觀掌果,如來印我成阿羅漢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旋見循元斯為第一!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阿那律陀  (梵語阿那律陀,華言如意。謂其於過去世,以一食施辟支佛,感九十一劫受如意樂。增一阿含經云:佛在給孤獨園為眾說法,那律於中眠睡,佛以偈呵曰:咄咄何為睡,螺獅蚌蛤類,一睡一千年,不聞佛名字。那律聞已,達曉不眠,遂失眼根,獲天眼通。觀三千世界,猶如掌果。故云:無目而見。(辟支,梵語具云辟支迦羅,華言緣覺。掌果者,掌中之果也。)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,頂禮(五體投地以頭頂禮尊者之足也)釋迦摩尼佛的腳後,向釋迦摩尼佛報告說道:我當初出家的時候,常常耽溺於睡眠,佛在給孤獨園為眾說法,那律於中眠睡,如來斥責訶我是為畜生類屬。我聽了佛的訶責以後,啼哭悲泣的自責。精進用功七日沒有睡覺,兩眼失明變成瞎子。世尊開示我,修習樂見照明金剛三昧。我認真的修習,後來獲得天眼通,我不依著眼睛,能觀見十方世界。精明真確,清晰明暸,就好像觀看手掌中的果實一樣,清楚明白。如來印證我成就阿羅漢果。佛問我們,我們最初發心證悟十八界,是以什麼圓融周遍一切處,通達無礙,為修學之所緣?如以我所證到的而言,我認為以迴轉心意,觀照自己生滅流轉不停的心念,而回溯至不生不滅的本元真心,這才是第一圓通的法門。

(原經文)
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闕誦持無多聞性,最初值佛聞法出家,憶持如來一句伽陀,於一百日得前遺後、得後遺前,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。我時觀息微細窮盡,生住異滅諸行剎那,其心豁然得大無礙,乃至漏盡成阿羅漢,住佛座下印成無學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返息循空斯為第一!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周利槃特迦,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,頂禮(五體投地以頭頂禮尊者之足也)釋迦摩尼佛的腳後,向釋迦摩尼佛報告說道:我缺乏誦經持咒(陀羅尼:真言、總持一切法)的功德,沒有樂誦經典,旁搜廣記多聞的聰敏性。剛開始恰巧遇到佛,聽聞佛法而出家,記憶受持如來一句誦()在一百日之中,記得前面的句子,就忘了後面其餘的句子,記得後面的句子,前面的句子就又忘了,就這樣的一直無法記憶受持整句誦。佛悲愍我愚鈍,教導我致力攝心坐禪修學,安住調伏出入息上。我時時專心注意觀照出入息,觀照到極微細甚深盡頭,見到念頭生起,極短暫的停留後,即產生變異終至壞滅,一切心念於極短時間,極快速的生滅,相續流轉不停。這時心胸頓時開闊,廣大通達無有障礙。及至最後一切有漏煩惱妄念全都滅盡,成就阿羅漢果,安住在佛法座下,經佛印證成就學道圓滿,不更修學的阿羅漢果。佛問我們,我們最初發心證悟十八界,是以什麼圓融周遍一切處,通達無礙,為修學之所緣?如以我所證到的而言,我認為以迴轉心意,觀照自己的出入息,而回溯契入諸法性空,不可得處,這才是第一圓通的法門。

(原經文)
憍梵鉢提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有口業,於過去劫輕弄沙門,世世生生有牛呞病,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,我得滅心入三摩地,觀味之知非體非物,應念得超世間諸漏,內脫身心外遺世界,遠離三有如鳥出籠,離垢銷塵法眼清淨成阿羅漢,如來親印登無學道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還味旋知斯為第一!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憍梵砵提,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,頂禮(五體投地以頭頂禮尊者之足也)釋迦摩尼佛的腳後,向釋迦摩尼佛報告說道:我過去劫中,有造作口業(口業:又曰語業。三業之一。謂口之所作,即一切之言語也。大乘義章七曰:「起說之門,名之為口。」【又】業與孽通。口業:謂兩舌,惡口,妄言,綺語也)在過去久遠時間裡,曾經輕慢戲弄勤修佛道和息諸煩惱的出家修道者,因此感得果報,曾為牛王,後因餘習未盡,生生世世生生都有牛呵(即吃完食物後仍然像牛一樣的有嚼食的動作(反芻)病。如來開示我,一個觀照味塵(甘淡鹹苦等味道),以達到離惡行之過失,離煩惱之垢染之清淨心,此清淨心為萬法之本,修行人依此清淨心,而起行的法門。因此我得以息滅妄心,而入正定(三摩地)。此觀照味塵的覺知,不是體相有所差別,也不是事物相互質礙(編者按:絕諸念,亦不斷滅。了了自知,言不可及)在此觀照中,得以超越世間一切妄想分別執著。向內而言,能解脫身心的一切繫縛。向外而言,能不受時間上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以及方位上,十方界限的限制。而脫離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)生死輪迴之繫縛,就好像鳥脫離鳥籠的繫縛一樣,自由自在。遠離了煩惱塵垢的污染,六根、六識、六塵遮障,銷融殆盡,法眼清澈明淨,綜觀三世十方世界,無有障礙,成就阿羅漢道。如來親自印證我,已登上學道圓滿,不更修學的阿羅漢道。佛問我們,我們最初發心證悟十八界,是以什麼圓融周遍一切處,通達無礙,為修學之所緣?如以我所證到的而言,我認為以迴轉心意,觀照味塵(甘淡鹹苦等味道),而回溯至清淨本然,

(原經文)
畢陵伽婆蹉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初發心從佛入道,數聞如來說諸世間不可樂事,乞食城中心思法門,不覺路中毒刺傷足,舉身疼痛我念有知,知此深痛雖覺覺痛,覺清淨心無痛痛覺,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寧有雙覺?攝念未久身心忽空,三七日中諸漏虛盡成阿羅漢,得親印記發明無學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純覺遺身斯為第一!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畢陵伽婆蹉 (此云餘習。五百世為婆羅門,餘氣猶高,過恆水叱小婢駐流,非彼實心,蓋習氣也。或名畢藺(呂進切)陀筏蹉。此云餘習,五百生惡性麤言,今得餘習。)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,頂禮(五體投地以頭頂禮尊者之足也)釋迦摩尼佛的腳後,向釋迦摩尼佛報告說道;我當初發心,跟隨佛捨世法出家入佛道。屢次聽聞如來宣說,世間一切事物不可貪著、愛樂。當我在城中向人求乞食物時,內心裡思慮忖度這個法門。不知不覺於路中被有毒的剌,刺傷了我的腳,全身都疼痛了起來。我意念中產生覺知,意識到這個深刻的疼痛。雖然意識心感受到這疼痛,但也同時覺悟到,原本清澈明淨真心,並無疼痛或疼痛的覺受存在。我又思考、推敲,像這樣一個色身裡,難道會有兩個覺性存在嗎?我這樣專心一意的攝持我的心念,沒多久,四大五蘊假合的身心,頓然空無。三個七日(21)中間,所有一切有漏煩惱虛妄滅盡(因一切有漏煩惱皆是虛妄生起隨即滅盡,實相是無生無滅,所以在此有漏煩惱的滅盡,也是虛妄的幻相,故稱虛盡),成就阿羅漢果。得如來親自印證授記,當來必當作佛,起發證明了,學道圓滿,不更修學的阿羅漢道。佛問我們,我們最初發心證悟十八界,是以什麼圓融周遍一切處,通達無礙,為修學之所緣?如以我所證到的而言,我認為制心一處,而達五蘊皆空,身心皆忘,純是覺性,這才是第一圓通的法門。

(原經文)
須菩提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曠劫來心得無礙,自憶受生如恒河沙,初在母胎即知空寂,如是乃至十方成空,亦令眾生證得空性,蒙如來發性覺真空,空性圓明得阿羅漢,頓入如來寶明空海,同佛知見印成無學,解脫性空我為無上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諸相入非非所非盡,旋法歸無斯為第一!」
(
整段經文意思)
須菩提(譯言善現,善吉,善業。又稱空生。十大弟子中,解空第一之人)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,頂禮(五體投地以頭頂禮尊者之足也)釋迦摩尼佛的腳後,向釋迦摩尼佛報告說道:我從過去久遠劫以來,便得以心行通達無有障礙。暗自思憶回想,我已經投胎受生,有如恒河裡的沙子數量那麼多次了。當初受生投胎,在母親的胎胞裡面時,即已證知本性空明寂靜。像這樣漸漸的,證到十方世界盡皆空明寂靜。更近一步的證知,眾緣合和而生起的一切法,自性空寂明淨。又承蒙如來啟發開示,自性明覺,真如空寂。空性圓滿,含容攝受十方法界,光明遍照一切處的道理,因而證得阿羅漢果。頓時契入如來殊勝莊嚴,光明朗淨,深廣無有邊際的空性世界海(假名)中,見解與佛相同。經佛印證,我是成就學道圓滿,不更修學的阿羅漢。離惑業之繫縛,脫三界之苦果,而得自在,在所有修行者之中,能深深契入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法自性本空,若不和合,則無是法。解了如是諸法性,無所有,不可得,性空的道理者,我是無上第一的。佛問我們,我們最初發心證悟十八界,是以什麼圓融周遍一切處,通達無礙,為修學之所緣?如以我所證到的而言,我認為,由觀照一切境相,而契入因緣合和所生一切相,並非實相,達到能非的妄心,與所非的妄相,雙雙泯盡,而倒轉心意,回溯至一切法性空、無所有、不可得之處,這才是第一圓通的法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