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

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六白話說明(下)

——接上帖——
(原經文)
初心入三昧,  遲速不同倫。
初發心學佛而未經深行的人,契入出家味(出離煩惱之家,亦即出離在家的生活,去修沙門的淨行的根本意旨),讀誦味(對著文字唸經文叫做讀,背誦經文文字叫做誦,至心讀誦妙經以助內觀的根本意旨),坐禪味(坐而修禪也。禪者梵語禪那Dhyana之略,思惟、靜慮,以息慮凝心究明心性之術的根本意旨)這三味的速度快慢不一樣,

(原經文)
色想結成塵,  精了不能徹;
眾生因各種虛幻的色塵境相,虛妄的想相集合糾結形成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等六塵,染汙真性,使真如本性,不能顯發。
這精微澄淨,光明透澈的真如本性,因六塵的染汙,因此不能顯現澄淨光明透澈,也無法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窒礙
:【色想】
瑜伽五十三卷十九頁云:色想亦三。一、有光影相,二、據方處相,三、積集住相。如是三相,隨其次第,三想所行。取青等相,名為色想。
二解 顯揚二卷七頁云:色想者:謂顯色想。
三解 集異門論十八卷十一頁云:超一切色想者:云何色想?答:眼識身相應諸想等想性,現想性,已想性,已現想性,當想性,當現想性;是名色想。復次有說五識身相應諸想等想,乃至廣說;是名色想。今此義中,眼識身相應諸想等想乃至廣說;是名色想。入此定時,於彼色想,皆能超越,平等超越,最極超越。是故說超一切色想。
(原經文)
如何不明徹,  於是獲圓通?
又如何以這,由各種虛幻的色塵境相,虛妄的想相,集合糾結,而形成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六塵,所染汙,變成的不澄淨,不光明透澈的色相妄心,來修行, 而能在以此妄心,為基礎的修行上,而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音聲雜語言,  但伊名句味; 一非含一切,  云何獲圓通?
音響聲相中混雜語言,在這語言音響聲相中,都只有包含著,事物境相個別名相形體的意思,所有這些語言、音響、聲相,並非含融遍滿一切,又如何能在,以這些非含融遍滿一切,的語言、音響、聲相,為修行的基礎上,而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香以合中知,  離則元無有; 不恒其所覺,  云何獲圓通?
香氣味,是因為香氣緣合覺性產生鼻識,才得以覺知、分辨種種氣味,離開了覺性,那麼種種香味原本是一無所有。香氣味,沒有辦法恒常存在含融遍滿一切的覺知 又如何能以此無法恒常存在,含融遍滿一切處,的香氣味,為修行的根基,而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味性非本然,  要以味時有; 其覺不恒一,  云何獲圓通?
能夠辨別各種滋味,的味性,並非本來就有的,要以食物與舌頭緣合,產生舌識時,才能覺知各種味道,這個味性,生生滅滅,沒有辦法恒常存在,不是含融遍滿一切處的覺性,又如何能以此無法恒常存在,不是含融遍滿一切處的味性,為修行的根基,而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觸以所觸明,  無所不明觸; 合離性非定,  云何獲圓通?
觸性以所觸摸碰觸的對象,而產生覺知 沒有了所觸摸碰觸的對象,也就沒有觸,觸是由碰合與分離這兩種性,來決定,生滅不定。又如何能在以此非含融遍滿一切處,生滅不定的觸,為修行的根基上,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法稱為內塵,  憑塵必有所, 能所非遍涉,  云何獲圓通?
意識所緣之法稱為內塵 這裡所說的法,是色聲香味觸五塵落謝的影子,依賴這五塵落謝的影子,所形成的法,必然的有能覺知的體,與所覺知的相,法包含能覺知的體,與所知的相,並非圓融遍滿能涉入一切境界, 又如何能在以此非圓融遍滿,能涉入一切境界的法,為修行的根基上,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見性雖洞然,  明前不明後; 四維虧一半,  云何獲圓通?
可觀見一切境相的這個眼,雖然是清晰明確的,看見身前的境相, 但是它也只能看見前面的境相,而不能看見身後的境相,在東西南北這四維中,只能有一半的功德,又如何能在以此並非含融遍滿一切處,只能有一半的功德的眼根 為修行的根基上,而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鼻息出入通,  現前無交氣; 支離匪涉入,  云何獲圓通?
鼻根氣息出入雖然通透無有障礙,但是真如本性顯現時,並沒有出息、入息,氣息交替出入之相,這種出息、入息氣息交替出入之相,是支離破散的,並非含融遍滿無礙,能涉入一切處的覺性,又如何能,在以此並非含融遍滿無礙,能涉入一切處的鼻根, 為修行的根基上,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舌非入無端,  因味生覺了; 味亡了無有,  云何獲圓通?
舌根並非毫無原因的就能嚐知一切滋味,那是要以食物與舌根緣合產生舌識時,才能覺知各種滋味,當這舌識味覺沒有散滅了,便空無所有,又如何能,以此功德並非含融遍滿一切處的舌根,作為修行的根基,而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身與所觸同,  各非圓覺觀; 涯量不冥會,  云何獲圓通?

身與所碰觸覺知的對象一樣,都不是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、窒礙的覺觀性,是有邊際界限的,也不能離一切妄相,泯沒融會一切而無障礙,又如何能在以此,非含融遍滿一切的身根,作為修行的基礎上,而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知根雜亂思,  湛了終無見; 想念不可脫,  云何獲圓通?
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五根,對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等五塵,產生了間雜混亂不定的想像,當妄心的造作,停歇止息,沉靜清澈明了時,終究是空無所見的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五根,對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等五塵境,取差別相,於所對之境而起的思想念慮,記憶不忘,這些塵垢幻影,遮障污染了真如本性,使其不能解脫自在無礙,又如何能在以此非含融遍滿一切的知根,作為修行的基礎上,而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識見雜三和,  詰本稱非相; 自體先無定,  云何獲圓通?
心對於境的了別名為識,這個了別識知是雜糅著根、境、識三事和合而有 如果推究至其根本源頭,則是無常,識見自身體性,無有定相,又如何能,在以此非含融遍滿一切體性,無有定相的識見,作為修行的基礎,而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心聞洞十方,  生于大因力; 初心不能入,  云何獲圓通?
心聞即耳識也。耳識可以清楚明了的聽聞到,十方世界的所有音聲響相耳識緣著心王金剛堅固不壞之力,而生起 初發心學佛,而未經深行者,不能契入心王金剛堅固不壞之力中,又如何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鼻想本權機,  秖令攝心住; 住成心所住,  云何獲圓通?
了別鼻根所生香境之心識,原本僅是為使修行者收攝散亂的心,安住於一處,權假之機根 ,修行者若是把安住於一處,的所緣境,誤認為是真心,又如何能在以此非含融遍滿一切,權假之機根的鼻識,為修行的基礎上,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說法弄音文,  開悟先成者; 名句非無漏,  云何獲圓通?
舞弄音聲語言文字,來宣說佛陀教法,開示悟入佛知見的事,先成就者所用以宣說佛法的這些音聲、語言、文字,並非是清淨無煩惱涅槃的道果本身,又如何能在以此非含融遍滿一切有漏的這些音聲、語言、文字,為修行的基礎上,而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持犯但束身,  非身無所束; 元非遍一切,  云何獲圓通?
守持戒律,不違犯戒律,僅僅是約束規範有情的身心,使有情不再造作罪業,並不能讓有情的身心解脫煩惱,無有拘束,得大自在。 這元本也不是圓融遍滿一切處的真如本性,如何能在以執持此非含融遍滿一切的戒律,為修行的基礎上,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神通本宿因,  何關法分別; 念緣非離物,  云何獲圓通?
神即心神,謂靜心照物,宿命記持,種種分明,皆隨定力,無有障礙,三明六通都是本源於累劫以來修習所種下的因緣 與三界之心、心所法沒有關係(三界之心、心所以虛妄之分別為自性,即妄於無我、無法之上,而分別我、法也,故稱之為法分別) 心念是緣合根、塵、識所成的,無法離開根、塵、識,又如何能在以此非含融遍滿一切的心念,為修行的基礎上,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若以地性觀,  堅礙非通達; 有為非聖性,  云何獲圓通?
假若是以地大的體性來觀照,地大的體性堅固、質礙,並非通透,無有閉塞窒礙,圓融遍滿一切處的有為法,並非無有閉塞窒礙,圓融遍滿一切處,的聖性(唯識作聖性。俱舍作正性。其意一也。唯識以無漏智之種子為聖性之體。俱舍以離煩惱為正性。)又如何能在以此,非含融遍滿一切的地大,為修行的基礎上,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若以水性觀,  想念非真實; 如如非覺觀,  云何獲圓通?
假若是以水大的體性來觀照,思想念慮,想相與念頭,都是虛妄不實的幻影,不是真如實相,如如不動的真如本性,並不是見、聞、覺、知、有覺、有觀麤動的覺觀心,又如何,能在以此非含融遍滿一切水大的體性,為修行的基礎上,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若以火性觀,  厭有非真離; 非初心方便,  云何獲圓通?
假若是以火大的體性來觀照,厭惡苦果三有、九有等的生死煩惱,並非是真正的遠離三有、九有等,的生死煩惱,也不是初發心學佛,而未經深行者,的方便善巧法門,又如何能,在以此非含融遍滿一切,火大的體性,為修行的基礎上,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若以風性觀,  動寂非無對; 對非無上覺,  云何獲圓通?
假若是以風大的體性來觀照,動相與寂靜相並非絕對的存在,而是相對待的二法,有相對待的體性,這樣的體性,並非是無上的覺性,又如何能,在以此,非含融遍滿一切風大的體性,為修行的基礎上,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若以空性觀,  昏鈍先非覺; 無覺異菩提,  云何獲圓通?
假若是,以空大的體性來觀照,昏昧暗鈍之心識,懵然無知,並不是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覺性,沒有覺明性就與菩提正覺相異,又如何能,在以此與菩提正覺相異,不是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空大為修行的基礎上,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若以識性觀,  觀識非常住; 存心乃虛妄,  云何獲圓通?
假若是以識大的體性來觀照,你可觀見心識如瀑流,遷流不住,無常,留存於心上的,乃是六塵所遺留的影子虛妄的想相,又如何能,在以此遷流不住,無常虛妄的塵影,為修行的基礎上,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諸行是無常,  念性元生滅; 因果今殊感,  云何獲圓通?
有情的身心,及所依託世界,是因緣和合所成,依循著生住異滅,成住壞空的法則,不停的遷移變化,當因緣散滅時,這一切身心世界均將壞滅,因緣聚合時,這些身心世界又顯現,就這樣的輾轉返復,永不停歇, 無有恒常性,有情的每一個心念,由根塵識三者緣合而成,當下生出當體即空,生生滅滅,無常,無我,了不可得,造成今日果報的因,與今日的果報,感覺起來是不相同的,又如何能,以此非含融遍滿一切處,生滅無常的心行念頭,為修行的基礎,而證獲圓融遍滿一切處, 通透無有閉塞窒礙, 澄淨光明的真如自性呢?

(原經文)
我今白世尊:  佛出娑婆界, 此方真教體,  清淨在音聞;
我現在稟告世尊,佛陀出現在這個堪忍、苦、空、無常的娑婆世界,在這個娑婆世界,真正教化眾生的本體,主要的是以清淨的音聲語言,來讓眾生開、示、悟、入佛知見。

:【教體】
教體者,謂如來說教,必有其體。若演華嚴之教,則以海印三昧,及事事無礙為體。今通論一大藏教,從淺至深,略而明之,有十體也。(梵語三昧,華言正定。海印三昧者,謂大海澄渟,萬像皆現,如印印物;如來智海,清淨湛然,一切眾生心念根欲,在如來三昧智中,猶海現像也。十體者,音聲語言體、名句文身體、通取四法體、通攝所詮體、諸法顯義體、攝境唯心體、會緣入實體、理事無礙體、事事無礙體、海印炳現體也。)FROM:【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】

(原經文)
欲取三摩提,  實以聞中入。 離苦得解脫,  良哉觀世音,
想要深入禪定,實在是要在觀照音聞中,來契入真如自性,出離苦惱,得以解脫自在,這法門真是良善啊!觀世音菩薩。

(原經文)
於恒沙劫中,  入微塵佛國, 得大自在力,  無畏施眾生。
在有如恒河中所有沙子數量,那麼多的時劫中,進入像微塵數量那麼多的佛國,逮得大自在神力,眾生在遭遇恐怖危難時,觀世音菩薩能循聲救苦,在恐怖危難中,為眾生之依怙,使眾生不畏怖者。

(原經文)
妙音觀世音,  梵音海潮音, 救世悉安寧,  出世獲常住。
具足微妙不可思議音聲的觀世音菩薩,正直、和雅、清徹、清滿、周遍遠聞清淨的音聲,應時對機的說法,如海潮音般聲勢雄壯,漲落有時,救度世間眾生,使他們均得到平安寧靜,超脫塵世煩惱,證獲無生滅的真如自性。

(原經文)
我今啟如來,  如觀音所說, 
我現在啟請如來,就如同觀世音菩薩所說的一樣,

(原經文)
譬如人靜居,  十方俱擊皷, 十處一時聞,  此則圓真實。
譬如當人們清靜安居時,如果在十方都擊鼓。那麼十方處所的人,都能在同一時聽聞到鼓聲,圓融遍滿一切處, 通透無有閉塞窒礙的,如此才是真實自性,

(原經文)
目非觀障外, 口鼻亦復然, 身以合方知,  
眼目不能觀見障礙外的境相,口鼻也是一樣的不能嚐聞,在障礙外的香臭鹹淡味道。
身觸是身根對觸塵,而生起觸識,是由根塵識緣合,方能有覺知

(原經文)
心念紛無緒; 隔垣聽音響,  遐邇俱可聞,
心識之思想念慮,紛亂錯雜,盲無頭緒,雖然說有牆壁,城牆的阻隔,但聽聞音聲響相,不論遠近全都可以聽聞得到。

(原經文)
五根所不齊,  是則通真實。 音聲性動靜,  聞中為有無,
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這五根,功能雖然有所不相等同,但是均可通達真實本際,音聲的體性,是動或是靜,形成聞性中,有沒有聽聞到聲音的結果,音聲體性在動時,則聽聞到聲音,音聲體性在靜時,則聽不到聲音。

(原經文)
無聲號無聞,  非實聞無性; 聲無既無滅,  聲有亦非生,
沒有聽到聲音的時候,號稱聽不到,並非在實際上沒有了聞性,沒有聽到聲音的時候,既然聞性並無滅去,所以在有聽到聲音的時候,也不是聞性生起。

(原經文)
生滅二圓離,  是則常真實。 縱令在夢想,  不為不思無,
如果生相滅相這二種相,能圓滿無遺的捨離,這即是常安住於真如實性中,即使令處在夢幻想相中,也無有造作,也不思慮成是空無。

(原經文)
覺觀出思惟,  身心不能及。 今此娑婆國,  聲論得宣明
覺觀若能超脫出所對之境的思量分別,可以到達色蘊(身、受、想行、識這四蘊為心)這五蘊身心,不能到的境界。 現在這個堪忍的娑婆世界中,認為聲之性,本來實有常住,待尋伺等緣為名句文,而顯於世也。其名句文之音響,謂是無常的聲相,顯論師得以宣說發揚顯明這些道理。

(原經文)
眾生迷本聞,  循聲故流轉; 阿難縱強記,  不免落邪思,
眾生迷失了本具的聞性,追循著,無常變換不定,虛妄的聲相,所以因果相續生起,流轉於生死海中,受無量苦,阿難你縱然是博學多聞,有很強的記性,仍然不可避免的,墮落在邪淫的妄念中。

(原經文)
豈非隨所淪,  旋流獲無妄。
這豈不是隨著所沉淪墮落邪淫的妄念,而展轉輪迴,而遭受無妄之災

(原經文)
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
阿難你專心一意的聽著 我承續佛威勢勇猛,不可測度之神力宣揚演說這清淨圓滿,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,有如夢幻般不可思議,三世如來自此三昧出生的真實三昧法,

(原經文)
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
即使你能聽聞到,像微塵數量那麼多的佛宣說這個法門,欲修一切速疾隱秘,深奧幽微,難可了知的法門, 如果你欲界見、思二惑,所造作一切業,不先掃除,你聚積所聽聞到的一切法,反而成為過患而耽誤了你的修行,拿聽聞佛的教法,而憶持不忘的法,再來說給諸佛們聽,有何意義。

(原經文)
何不自聞聞?  聞非自然生, 因聲有名字;  旋聞與聲脫,
為何不自己反觀聽聞自己的聞性,聞性並非自然生起,是緣著音聲響相,而取了聞這個名字,迴轉聞性,使其與音聲、響相脫離,

(原經文)
能脫欲誰名?  一根既返源, 六根成解脫。  
假設聞性能與音聲、響相脫離,那麼聞性又要用什麼名字呢?只要能由六根中的任何一根,進入逆生、死長流,而回溯到根性的源頭,契入真如自性,那麼六根無史以來,所聚積的煩惱纏縛,都可以得到解脫

(原經文)
見聞如幻翳, 三界若空花, 聞復翳根除, 塵銷覺圓淨。 淨極光通達
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所形成的見、聞、覺、知,就好像幻影、眼翳,能遮蔽清明的眼睛,使其渾濁模糊看不清楚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這三界,就好像虛空中幻化出來的花一樣,虛妄不實。如果能由耳根進入,逆生死長流,回溯到根性的源頭真如自性。由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所形成的見、聞、覺、知,能遮障真性的六塵緣影,都除去了,這些能遮障真性的六塵緣影,既然都銷融殆盡了,覺性就圓融清淨遍滿一切處,覺性圓滿清淨到了極處,自性的光明,便能通透遍照一切處,無有障礙。

(原經文)
寂照含虛空;  却來觀世間, 猶如夢中事,  摩登伽在夢, 誰能留汝形?
寂照(真理之體云寂,真智之用云照)含攝虛空法界,以此用來觀照,世間所有一切事物,就好像做夢中事一樣的虛妄不實,摩登伽女就好像在夢中碰到的夢境一樣的不真實。如果自己知道,那是虛妄的境相,不被迷惑,又有誰能,勉強留住你的形影。

(原經文)
如世巧幻師, 幻作諸男女,  雖見諸根動, 要以一機抽; 息機歸寂然
就好像世間,巧妙的魔術幻師一樣,它能幻化、作出,各種不同的男女形相,雖然可以觀見那些男女形相,所有的四肢五官,都在活動。但是那是那個魔術幻師,要用一個機關(一條繩子)來抽動,那些男女形相的四肢五官才會活動,如果那個機關(一條繩子)停止抽動,那些男女形相,也就寂然不動了,

(原經文)
諸幻成無性。  六根亦如是,
一切妄幻所成的法,都是無自性的,六根的道理也是像這個一樣。

(原經文)
元依一精明,  分成六和合; 一處成休復,  六用皆不成。
六根元本依一精明而來,是由這一精明,分化成為六個和合根,只要這一精明,回復休歇寂然不動狀態,這六根的功用,都不能成就。

(原經文)
塵垢應念銷,  成圓明淨妙, 餘塵尚諸學,  明極即如來。
當六塵垢染應正念銷融淨盡,圓滿遍一切處,光明清淨,微妙不可思議真如本性,顯發還餘留有微細六塵垢染,尚在修學階段的,二乘人等,如果能除盡剩遺微細六塵垢染,光明清淨,微妙不可思議真如本性,能究竟的顯明到了極處,那就是如來。

(原經文)
大眾及阿難,  旋汝倒聞機, 反聞聞自性,  性成無上道,
大眾以及阿難啊! 只要旋轉你觀聞的機制,倒轉過來,從觀聞六塵境界的方向,反轉過來觀聞你的真如本性,而證入圓滿遍一切處,光明清淨,微妙不可思議真如本性,即能成就如來所成,至高無上的道法。

(原經文)
圓通實如是。  此是微塵佛, 一路涅槃門, 
圓通法門實際上就是這樣,這即是像微塵數量那麼多的佛,成就的唯一道路證得大涅槃的法門,

(原經文)
過去諸如來, 斯門已成就;  現在諸菩薩, 今各入圓明,  未來修學人,
當依如是法。 過去所有一切如來,依這個圓通法門修學都已已經成就。現在所有一切菩薩,依這個圓通法門,已經各自證入圓滿遍一切處光明自性。未來世修學的人,應當依法這個圓通法門修學,
(原經文)
我亦從中證, 非唯觀世音。  誠如佛世尊, 詢我諸方便,  以救諸末劫,求出世間人,  成就涅槃心,
我也是從圓通法門中證獲菩提的,依圓通法門而得成就者,並非只有觀世音菩薩一人而已,就如同佛世尊若是詢問我所有一切方便修學的法門,可以救度所有一切末法時期,尋求出世間道法的人,能成就寂滅不生不滅的真如本心。

(原經文)
觀世音為最。  自餘諸方便, 皆是佛威神,  即事捨塵勞,
修學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是為最方便的,自是其他所有一切方便法門,也都是承佛威勢勇猛不可思議神力加持, 所以修習此法門,可以立即捨棄塵勞。

(原經文)
非是長修學,  淺深同說法。 頂禮如來藏,  無漏不思議;
並不是要經長劫的修學才能有所成就。其餘法門的淺深,就如同上面所說的法一樣。大家應該一同頂禮這如來藏,無有煩惱洩漏清淨不可思議。

(原經文)
願加被未來,  於此門無惑, 方便易成就;  堪以教阿難,及末劫沈淪,  
但願以此能加被未來依此法門修學的人,使他們可以沒有懷疑困惑 ,且能方便容易成就,這個法門是可以用來教導阿難以及在末法時期眾生

(原經文)
但以此根修, 圓通超餘者,  真實心如是。」
可以以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來修習,這法門的圓通性,超過其他各種的法門,以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來修習可證得真如實際本心。」

(原經文)
於是阿難及諸大眾,身心了然得大開示,觀佛菩提及大涅槃,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,明了其家所歸道路。普會大眾天龍八部有學二乘,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,其數凡有十恒河沙,皆得本心,遠塵離垢獲法眼淨;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;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(
整段經文的意思)
於是,阿難以及在法會中所有大眾,身心都能清楚明白,而沒有疑惑,得到大開發跟啟示。以心觀照佛陀正覺,以及成佛等等事。就好像有人,因為有事出遠門遊歷,而迷失了回家的路,經世尊這一番開示之後,再觀照思維佛陀正覺以及成佛等等事,終於明白了,這些是他回家的道路。在法會中所有大眾,天龍八部,以及修學有學的小乘者,以及所有一切新發心,修習菩薩道的人,數量大約有十條恒河中,的沙子數量總和,那麼多的人,都證得本心,遠離六塵煩惱垢的汙染,契獲見四諦法及初地得真無生法,性比丘尼聽聞所說偈以後,立即成就阿羅漢果位。無量無數的眾生,都發起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(無上正等正覺心)
(原經文)
阿難整衣服,望大眾中合掌頂禮,心迹圓明悲欣交集,欲益未來諸眾生故,稽首白佛:「大悲世尊!我今已悟成佛法門,是中修行得無疑惑,常聞如來說如是言:『自未得度先度人者,菩薩發心;自覺已圓能覺他者,如來應世。』我雖未度,願度末劫一切眾生。世尊!此諸眾生去佛漸遠,邪師說法如恒河沙,欲攝其心入三摩地,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,於菩提心得無退屈?」
(
整段經文的意思)
阿難整理衣服,站在大眾中合掌頂禮世尊。心地圓融清淨光明,悲愴欣喜的心情交集在一起。因為想要,讓未來世所有眾生,有所增益的緣故,頭下至地向佛禮拜後,對佛說道。具大慈悲心的世尊啊。我現在已醒覺明暸,成佛的法門,可以毫無疑惑的,在這法門中修行。但我常常聽聞如來,說這樣的話。自己還未得到解脫,而想先濟度眾人使其解脫的人,是為菩薩的發心。自己本身已圓滿的覺悟,遠離煩惱,解脫六道輪迴的束縛,並且能救度其他眾生,使他們也能遠離煩惱,解脫六道輪迴的束縛,這樣的人,是應現在這世間的如來。我雖然尚未得度,但也希望,能度化末法時期五濁惡世的一切眾生。請問世尊,這些末法時期,五濁惡世,的一切眾生,離佛的教化越來越遠。外道邪行邪見的法師所說的法,就好像,恒河中所有沙子,的數量那麼多。想要收攝這些末法時期,五濁惡世,的一切眾生心,使能契入等持、正定的境界。要怎樣,才可以讓他們,安置建立,修學佛道的道場,遠離所有一切,干擾障礙,人們修學佛道的事情。安住在菩提正覺心上,得以沒有退轉屈伏的情事。

(原經文)
佛告阿難:「汝常聞我毘奈耶中,宣說修行三決定義,所謂攝心為戒,因戒生定,因定發慧。是則名為三無漏學。阿難!云何攝心我名為戒?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,則不隨其生死相續。汝修三昧本出塵勞,婬心不除塵不可出,縱有多智禪定現前,如不斷婬必落魔道,上品魔王、中品魔民、下品魔女,彼等諸魔亦有徒眾,各各自謂成無上道。我滅度後末法之中,多此魔民熾盛世間,廣行貪婬為善知識,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。汝教世人,修三摩地先斷心婬,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。
「是故阿難!若不斷婬修禪定者,如蒸沙石欲其成飯,經百千劫秖名熱沙。何以故?此非飯本石沙成故。汝以婬身求佛妙果,縱得妙悟皆是婬根,根本成婬,輪轉三必不能出,如來涅槃何路修證?必使婬機身心俱斷,斷性亦無,於佛菩提斯可希冀。如我此說名為佛說;不如此說即波旬說。
(
整段經文的意思)
那個時候世尊在大眾中,稱讚阿難說道。善哉,善哉。就像你所問的,要怎樣,才可以安置建立,修學佛道的道場,來救度仳護沈淪陷溺在這末法時期,五濁惡世,的一切眾生呢?你現在專心一意的聽著。我就來為你解說。阿難以及在法會中,的所有大眾,安靜專心的,來聆聽佛的教示。佛告訴阿難說:你常常聽聞,我在戒果因緣經中,宣揚演說,修行的三個堅固不變的義理。所謂的收攝散亂的心意,即是戒。因不間斷的,收攝散亂的心意,就會產生定力。因為禪定的力量,能破除一切的亂想,當定力不斷的增強,到一個程度,就能啟發眾生,本來具足的光明智慧。以上所說戒定慧三學,總稱三無漏學。此三無漏學,為如來立教之大要。然非戒無以生定,非定無以生慧,三法相資,缺一不可。若依此而修學,必斷見思煩惱,而證無漏聖果,所以取名為三無漏學。阿難。為何收攝散亂的心意,我取名叫做戒呢。假若所有世界在六道輪迴中的眾生,他們的心,不貪執於男女互相染著,行於淫欲事,那麼就不會隨其淫心的起滅,而生生死死的,展轉輪迴,相續不斷。你修習禪定,原本是要超出貪瞋等,坌穢真性,勞亂身心的煩惱。男女互相染著,行於淫欲事的心念,不去除,那你就沒辦法,超脫貪、瞋等坌穢真性,勞亂身心的煩惱。縱然你有廣學多聞的智慧,在禪定現前的境界中。如果不能斷除,男女互相染著,行於淫欲事的心念,必定會,沉淪墮落,至邪鬼天魔之世界。往生最上等品位的,當魔王、往生中等品位的,當魔王轄下的魔民、往生最下等品位的,當魔王轄下的魔女、那些所有的邪鬼天魔,也各自有,擁護追隨他的徒眾。也都各各自己宣稱自己,已經成就,如來無上正遍知果道。在我滅度以後,末法時期的世界中,多的是這種魔民,猛烈的盛行,在這末法時期的世間,廣泛普遍的,放縱於男女互相染著,的行淫欲事,這些魔王魔民會,假裝他是善知識,使所有相信追隨他的眾生,墮落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根,對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五塵,貪愛染著以及意根對於法塵,非理籌度,起諸邪見的煩惱坑,而喪失了尋求菩提正覺的道路。如果你教導世間的人,修習禪定,先教導他們,斬斷內心貪愛男女互相染著,行於淫欲事,的念頭,這就名叫如來先佛世尊,第一個堅固不變,清淨明澈,的教誨。
所以說阿難。若是不斬斷,貪愛男女互相染著,行於淫欲事,的念頭,而修禪定的人,就好像蒸煮砂子石頭,而想要變成飯一樣,雖然是,經歷百千劫的蒸煮,最後也只能名叫熱砂而已,而不能成為飯。為什麼呢?因為這些下去蒸煮的砂子、石頭,它不是做成飯的原料,它只是砂、石而已,所以再怎麼煮,煮再久,也不能成為飯。你用貪愛男女互相染著,行於淫欲事,的身心,想來追求成佛的妙果。縱然獲得,微妙不可思議的了悟,但是他所悟到的,全都是,貪愛男女互相染著,行於淫欲事,的根性。根元本性,都轉變成婬欲了,這樣的人,必定會墮落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這三惡道中,展轉輪迴,無有出期。如來涅槃,要由何種道路,來修證呢?必定要使身心,貪愛婬欲的根性、念頭,全都斷除,而且能斷,所斷的性,亦是空無,身心清淨,如此,在於佛菩提正覺上,才可能,有一點證得的希望。像我這樣說的,才能叫做佛說。不這樣說的,那就是常欲斷人慧命的天魔波旬所說的。

(原經文)
「阿難!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,則不隨其生死相續。汝修三昧本出塵勞,殺心不除塵不可出,縱有多智禪定現前,如不斷殺必落神道,上品之人為大力鬼,中品即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,下品當為地行羅剎,彼諸鬼神亦有徒眾,各各自謂成無上道。我滅度後末法之中,多此神鬼熾盛世間,自言食肉得菩提路。阿難!我令比丘食五淨肉,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,汝婆羅門地多蒸濕,加以沙石草菜不生,我以大悲神力所加,因大慈悲假名為肉,汝得其味,奈何如來滅度之後,食眾生肉名為釋子。汝等當知,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,皆大羅剎,報終必沈生死苦海,非佛弟子,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,云何是人得出三界?汝教世人,修三摩地次斷殺生,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。
「是故阿難!若不斷殺修禪定者,譬如有人自塞其耳,高聲大叫求人不聞,此等名為欲隱彌露。清淨比丘及諸菩薩,於岐路行不踏生草,況以手拔;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?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,及是此土靴履裘毳、乳酪醍醐,如是比丘於世真脫,酬還宿債不遊三界。何以故?服其身分皆為彼緣,如人食其地中百穀,足不離地;必使身心於諸眾生,若身、身分,身心二途不服不食,我說是人真解脫者。如我此說名為佛說;不如此說即波旬說
(
整段經文的意思)
阿難,又所有世界,在六道輪迴中的眾生,如果心中,沒有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,的念頭,那麼他就不會,隨著殺心的起滅,而生生死死的,展轉輪迴,相續不斷。你修習禪定,原本是要超出貪、瞋、痴等坌穢真性,勞亂身心的煩惱。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,的念頭,不去除,那你就沒辦法超脫,貪、瞋、痴等坌穢真性,勞亂身心的煩惱。

縱然你有廣學多聞的智慧,在禪定現前的境界中。如果不能斷除,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,的念頭,必定會沉淪墮落至天道、阿修羅道、鬼道等三道。往生最上等品位的人,成為豪強兇猛有力的鬼。往生中等品位的,則成為能飛行勇健,輕捷,隱秘的夜叉,或是所有鬼的統帥等。往生最下等品位的,成為在地上遊行,食人血肉,捷疾的惡鬼。那些所有的鬼神,也有擁護追隨他的徒眾。也都各各自己宣稱自己,已經成就如來,無上正遍知果道。在我滅度以後,末法時期的世界中,多的是這種鬼神,猛烈的,盛行在這末法時期的世間,自幾宣稱,吃食有情的肉,可以得到菩提正覺的道路。

阿難,我讓比丘們吃食,(不見殺、不聞殺聲、不為我殺、自死、鳥殘)這五種清淨的肉。這些肉,都是我神力變化生成,原本就沒有,有情生命的根性在裡面。因為你們婆羅門所居住的,土地多燠熱濕氣蒸騰,加以都是砂石荒地,連草菜都不能生長。是我以大悲神力,所加持變化生成的五淨肉,因大慈悲心的緣故,假名為肉,也使你們能嚐得到肉的滋味。

無奈的是如來滅度之後,這些吃食眾生肉的人,還自己宣稱自己,是我釋迦的子弟,學佛之人。你們應當知道。這些吃食眾生肉的人,它的心,縱然得以開悟,好像是進入正定的境界,雖然這些人,好像是進入正定的境界,其實都是,暴惡可畏的大羅剎惡鬼,果報終了之後,必沈淪生死苦海,這些人等並非佛弟子。像這類人,彼此之間相互殺害相互吞食,互相殺害吞食不能停止,這些人等怎能超脫出離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這三界,六道輪迴的束縛。

你教導世間人修習禪定,第二是要斷除殺生的念頭。這就名叫如來先佛世尊,第二個,堅固不變,清淨明澈,的教誨。

所以說阿難,若是不斷除殺害眾生的念頭,而修習禪定的人,就好像有人,自己塞住自己的耳朵,高聲大叫,想要讓別人聽不到,像這樣的,就叫做想要隱藏一件事,反而更讓那要隱藏的事,顯露出來了。身心清淨比丘以及所有的菩薩,在分歧的小路上行走時,都要小心注意,不會去踐蹋生長在路邊的小草,更不用說是用手去拔草了。為何具有大悲心的人,還會拿取眾生的血肉,來做為食物呢。

若是所有比丘們,不穿東方絲綿絹帛所製成的衣服,以及穿戴這個地方以有情動物毛皮所產製的靴履,吃食有情動物所產的乳酪,以及用乳酪所製成的醍醐。像這樣的比丘們,才是世間真正解脫的人,當他們償還了宿世所累積的罪業後,就不會再墮落(欲界色界無色界)這三界的輪迴了。

為什麼緣故呢?因為穿戴,有情色身的部分毛皮,都是會造成彼此的業緣。就好像人,吃食大地生長出來的,各種穀類,所以腳就離不開地面了。必定要使得身心,對於所有一切有情眾生的色身,或色身的部分,在身心這二方面,都沒有了要穿戴有情眾生皮毛,所製成的衣服,要吃食有情眾生血肉,的這些念頭,事實上,也不穿戴,有情眾生皮毛所製成的衣服,也不吃食有情眾生的血肉,我說這個人,才是世間真正解脫的人。像我這樣說的,才能叫做佛說。不這樣說的,那就是常欲斷人慧命,的天魔波旬所說的。

(原經文)
「阿難!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,則不隨其生死相續。汝修三昧本出塵勞,偷心不除塵不可出,縱有多智禪定現前,如不斷偷必落邪道,上品精靈、中品妖魅、下品邪人諸魅所著,彼等群邪亦有徒眾,各各自謂成無上道。我滅度後末法之中,多此妖邪熾盛世間,潛匿姦欺稱善知識,各自謂己得上人法,詃惑無識恐令失心,所過之處其家耗散。我教比丘循方乞食,令其捨貪成菩薩道,諸比丘等不自熟食,寄於殘生旅泊三界,示一往還去已無返;云何賊人假我衣服,禆販如來造種種業,皆言佛法却非出家,具戒比丘為小乘道?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。若我滅後,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提,能於如來形像之前,身然一燈、燒一指節,及於身上爇一香炷,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,長挹世間永脫諸漏,雖未即明無上覺路,是人於法已決定心,若不為此捨身微因,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,如我馬麥正等無異。汝教世人,修三摩地後斷偷盜,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。
「是故阿難!若不斷偷修禪定者,譬如有人水灌漏巵欲求其滿,縱經塵劫終無平復。若諸比丘衣鉢之餘分寸不畜,乞食餘分施餓眾生,於大集會合掌禮眾,有人捶罵同於稱讚,必使身心二俱捐捨,身肉骨血與眾生共,不將如來不了義說迴為已解以誤初學,佛印是人得真三昧。如我所說名為佛說;不如此說即波旬說。
(
整段經文的意思)
阿難,再說所有世界,在六道輪迴中,的眾生,如果他沒有暗中起惡心,竊取他人一切財物,歸於己的念頭,那麼他,就不會隨著偷盜心念的起滅,而生生死死的,展轉輪迴,相續不斷。你修習禪定,原本是要超脫出離貪、瞋、痴等,坌穢真性,勞亂身心的煩惱。偷盜的念頭,如果不斷除,那你就沒辦法,超脫貪、瞋、痴等坌穢真性,勞亂身心的煩惱。
縱然你有廣學多聞的智慧,在禪定現前的境界中。如果不能斷除偷盜的心念,必定會,沉淪墮落至邪魔鬼道中。往生最上等品位的,成為精靈(「精靈即神識。」又邪鬼之上品)往生中等品位的,則成為妖魔魅鬼(謂此鬼宿因多詐,唯憑詐偽,惑亂於人,故受此報;託附畜類,以成其質,即狐狸等精,能魅惑人者也。)往生最下等品位的,成為邪行不正的人,所有妖魔鬼魅所附著的人。

而他們這一群邪魔妖魅,也有擁護追隨他們的徒眾。也都各各自己宣稱,自己已經成就如來無上正遍知果道。在我滅度以後,末法時期的世界中,多的是這種邪魔妖魅,猛烈的橫行在這末法時期的世間。潛藏隱匿,自己姦淫欺騙有情眾生的惡行,而這一群邪魔妖魅會自稱為善知識。各各都會宣說,自己已經證得了內有德智,外有勝行,上德之人的無上大法。來誘騙蠱惑無知的大眾,恐嚇怖畏這些無知大眾,讓他們喪失掉心智。所經過的地方,都讓那地方,眾生的家庭耗損散滅。

我教導比丘依次遵循一定的方式,乞討食物,使他們捨棄貪愛執取的念頭,成就菩提正覺。所有這些出家的比丘們,不自己烹煮食物來吃,而是依靠著,乞討有情眾生,所吃剩下的食物為生,也沒有固定的住處,而是行旅飄泊於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三界中,示現在這娑婆世間,一次往還的現象,過去之後,已經不再返回。

為何這些像小偷盜賊的人,穿著比丘衣服,假裝成比丘的樣子,販賣如來道法,造作種種罪業,都宣稱那是佛法,但這些人,卻都不是,出家受持佛陀戒律的比丘,而是一些專門宣說,以四諦為成就阿羅漢果之教體,以十二因緣,為成就辟支佛果之教體。修習小乘道的人。因為這樣,而迷惑耽誤無量無數的眾生,最後終究墮落到無間地獄,受一切痛苦,沒有停歇的時候。

若是在我涅槃以後,有比丘發堅定不移的心,要修習住心於一境,而不散亂的禪定,如果能夠,在如來形像的前面,在自己身上點燃一盞油燈,燃燒自己的一節手指頭,以及在自己身上燒一香炷。我說這個人,從無始以來,所造作累積的罪業,一時之間,都因為這樣捨身的作為,而償還完畢,能夠超脫這個世間,永遠解脫一切有漏的煩惱。因這個人,雖然未能,立即的了明,無上正覺的道路。但是這個人,對於佛法,已生起堅固不移的心意。若不是,因為有捨身償還無始宿債,這樣的因緣,縱然成究無為法,必定還要再一次的投生為人,來償還,他從無始以來,所造作累積的罪業。就像我被困,而吃了兩個月的馬麥,這樣的因果報應一樣,沒有差別。

你教導世間的人修習禪定,第三是要教導他們,斷除偷盜的念頭,這就名叫如來先佛世尊,第三個堅固不變,清淨明澈的教誨。

阿難,若是沒有,斷除偷盜的念頭,而修習禪定的人,就好像有人用水,灌進去有破漏的水卮中,而想要使它充滿一樣,縱然是經過,像微塵數量那麼多劫數的時間,不斷的去灌水,那個水卮,終究是沒有滿的時候。若是所有的比丘們,除了三衣一砵外,一分一釐的財產都不積畜著留供自己使用。乞食所得到的東西除了供自己溫飽以外有剩餘的部分,普遍布施給所有飢餓的有情眾生。如果是在聚集很多人的大集會中,合左右掌之十指,一心專一的禮敬眾人。而遭人捶打詈罵,這就等同於是對這比丘的稱讚。必須使得自己身心兩方面,都捐獻捨離,自己的色身肉體骨骼血液,這些都能與眾生共同分享。

而不會,將如來不究竟了義的說法,反過來欺騙眾生,說這些是自己的見解,用它來,迷惑疑誤剛學佛不久的人。那麼佛印證這個人,證得真正的禪定。像我這樣說的,才能叫做佛說,不這樣說的,那就是常欲斷人慧命的,天魔波旬所說的。

(原經文)
「阿難!如是世界六道眾生,雖則身心無殺盜婬,三行已圓;若大妄語,即三摩提不得清淨,成愛見魔失如來種。所謂未得謂得、未證言證,或求世間尊勝第一,謂前人言:『我今已得須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,阿羅漢道、辟支佛乘、十地、地前諸位菩薩。』求彼禮懺貪其供養,是一顛迦銷滅佛種,如人以刀斷多羅木,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,沈三苦海不成三昧。我滅度後,勅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,作種種形度諸輪轉,或作沙門、白衣居士、人王、宰官、童男、童女,如是乃至婬女、寡婦、姦偷、屠販,與其同事稱歎佛乘,令其身心入三摩地,終不自言我真菩薩、真阿羅漢。泄佛密因、輕言未學,唯除命終陰有遺付,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?汝教世人,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,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。
「是故阿難!若不斷其大妄語者,如刻人糞為栴檀形,欲求香氣無有是處。我教比丘直心道場,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,云何自稱得上人法?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,況復法王如何妄竊?因地不直果招紆曲,求佛菩提如噬臍人,欲誰成就?若諸比丘心如直絃一切真實,入三摩提永無魔事,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。如我是說名為佛說;不如此說即波旬說。
(
整段經文的意思)
阿難。像這樣十方世界中的地獄,餓鬼,畜生,阿修羅,人間,天上這六道裡的眾生,雖然身心,已經沒有了,殺、盜、婬這些念頭,福行、罪行、不動行(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業;罪行又名非福行,就是造作十惡等之惡業;不動行是四禪、四空處的禪行,也可以說是無漏解脫三昧的出世間行。)這三行已經圓滿成就,若是這個三行,已經圓滿成就的眾生,說虛假不真實的話,未得聖道,而說我已得聖道(妄語有大妄語和小妄語的分別,大妄語是未得聖道而說我已得聖道,或者說我有工夫受天龍鬼神的供養等等;小妄語就是一切不真實的說話。)亦即這個人,的禪定是不清淨的,成為被事理迷惑,俱見思二煩惱的愛見魔,喪失了成就如來正覺的種子。

所謂還沒有獲得成就的,告訴人家說他已獲得成就,還沒有證悟的,告訴人家說他已經證悟。或是希望求得世間的尊榮,殊勝第一,就告訴在他眼前的人說,我現在已經證得須陀洹果,斯陀含果,阿那含果,阿羅漢道,辟支佛乘(歡喜地、離垢地、發光地、焰慧地、難勝地、現前地、遠行地、不動地、善慧地、法雲地)十地或是十地果位以前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等等果位的菩薩。要求那些信眾等頂禮拜懺,貪求這些信眾,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等的供養。這種人是不能成佛的人,因為他大妄語的罪業,已經消滅成佛的種子。就好像有人,用刀子砍斷多羅樹,使這多羅樹不能復生一樣。佛授記這個人,身、口、意三業之善的根永遠壞滅,不可能再有佛知見。沈倫在苦苦、壞苦、行苦這三苦,所形成的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等等的世界海中,不能成就正定。

我涅槃(滅度。即涅槃滅是滅見思塵沙,無明三種惑,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)以後,教命所有菩薩以及成就無學的阿羅漢們,應眾生機緣,而化現出生在那個末法時期之中,要能應眾生機緣,而化現作種種不同的形像,來化度所有在六道中,輾轉往復,輪迴不盡,的有情眾生。或是化現作,出家修道的沙門,或是化現作在家學佛之士,或是化現作人間的國王、主宰、大官員,或是化現作童男童女,甚至是化現作婬蕩的女人、妓女、寡婦等等,或是化現做奸淫、詐欺、拐騙、小偷、強盜之人,或是化現作,以屠殺有情眾生為職業的人,或是化現作,做小生意等等的人,跟他們從事一樣的工作,在一起做事的當中,來稱揚讚美,一切眾生都可成佛之道,的教法,這個教法,不分二乘三乘等,而是宣說唯一成佛之法,又稱之為一乘法,化導使這些人,能修持眾生都可成佛之道的教法,使其身心各方面,都能契入正定。終究不會自己說,我是真正的菩薩,真正的阿羅漢,甚至輕浮不敬的,向那些沒有學佛的眾生,隨便的來泄漏,進入如來之果德秘密藏,的因地修行法門。唯一例外的是,除了佛在一期壽命將了,捨報時,暗中有遺言咐囑給這個人。否則為何這個人,要這樣,妄言妄語的來蠱惑、迷亂眾生,而來造作大妄語的罪業呢。

你教導世間的人修習禪定,第四要教導他們斷大妄語的習性,這就名叫,如來先佛世尊,第四個堅固不變,清淨明澈,的教誨。

所以說阿難,若是不斷除大妄語的人,修習禪定,就好像雕刻人的乾糞,成為栴檀香木的形狀,而想要使其具有栴檀木的香氣一樣的不可能。我教導比丘們,正直而無諂曲,能行正法的菩提心,乃是佛成聖道之處,於行住坐臥一切行為中,常存正念,身心依著佛法正理而安住,在行住坐臥這四法當中一切行為活動都合乎規矩,沒有違失佛所制定的戒律,跟行事的禮儀法則,尚且都沒有半點虛偽、假裝、欺瞞的行為。怎麼會自己宣稱,自己已經得到內有德智。外有勝行。在人之上的道法呢?如果那樣做,不就好像那貧窮的人,狂妄的宣稱自己是帝王一樣,那樣不是自取誅滅嗎?更何況法王的名號,怎麼能夠,狂妄的私自竊取盜用呢?菩薩尚未證得佛果,在因地中,修行時的根基,若不真實,那麼他成就的果位,就會邪曲不正。想要求得佛果的菩提正覺,就好像人要用嘴巴,來咬自己的肚臍一樣,是不可能做到的事。像這樣,你想有誰能夠成就呢?假若所有的比丘們,心地好像崩直的弓絃一樣平直,一切的行為,都是真實正直,沒有一點諂屈,那麼這個人契入禪定,永遠沒有魔事來騷擾侵犯。我印證這個人,成就菩薩無上之正覺。像我這樣說的,才能叫做佛說。不這樣說的,那就是常欲斷人慧命的,天魔波旬所說的。

:【愛見】【十地】【一顛迦】【多羅】【三苦】
【愛見】
.隨順貪欲,是謂之愛。分別執著,是謂之見。即眼耳鼻舌身五根,對色聲香味觸五塵,貪愛染著為愛。意根對於法塵,非理籌度,起諸邪見,如計斷計常,執有執無等為見。大概愛由任運而起,見由分別而起。又貪著五欲為愛,執著所見為見。又迷於事為愛,如貪欲瞋恚等。迷於理為見,如有無斷常等。若窮究眾生之所以緣起,不出此愛著見取二事。FROM:【明,楊卓《佛學次第統編》】
.執著於人而起愛也。維摩經問疾品曰:「於諸眾生,若起愛見大悲,即應捨離。」什註曰:「見有眾生,心生愛著,因此生悲,名為愛見大悲。」又,愛與見二種之煩惱也。迷事之惑名愛,迷理之惑名見。如貪欲瞋恚等為迷事之惑。我見邪見等為迷理之惑。楞嚴經六曰:「令諸眾生落愛見坑,失菩提路。」智度論七曰:「煩惱有二種:一屬愛,二屬見。」同二十一曰:「眾生有二分行,愛行見行。」FROM:【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】
【十地】
十地者,歡喜地、離垢地、發光地、焰慧地、難勝地、現前地、遠行地、不動地、善慧地、法雲地、有本有無垢之十地、修生顯得之十地。
一、本有無垢之十地 即一切眾生,本有淨菩提心,所具足之無量功德,開而為十也。
二、修生顯得之十地 真言行者,斷三妄執而後,依三密之妙行,而修顯自心本有之十地功德也。
「十地十心」初地為種子,二地為芽,三地為皰,四地為葉,五地為花,六地為果,七地為受用種子,八地為無畏依,所謂果中之果也,九地為有,進求佛慧,坐是最勝心也,十地為決定心。FROM:【明,楊卓《佛學次第統編》】
【一顛迦】
(術語)一闡提之略。不成佛之義也。此有二種:一斷善闡提,起大邪見而斷一切之善根者。二,大悲闡提,菩薩有大悲心,欲度盡一切眾生而成佛,眾生無盡,故已畢竟無成佛之期者。(參照:一闡提)。楞伽經一曰:「一闡提有二種:一者捨一切善根,及於無始眾生發願。」止觀六曰:「闡提有心,猶可作佛。二乘滅智,心不可生。」【又】比丘名。涅槃經二十六曰:「屠家之子,常修惡業,以見我故,即便捨離,如闡提比丘。」FROM:【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】
【多羅】
舊名貝多,此翻岸形。如此方 (子紅切)櫚(力居切),直而且高,極高長八九十尺,華如黃米子。有人云:一多羅樹高七仞,七尺曰仞,是則樹高四十九尺。西域記云:南印建那補羅國北不遠,有多羅樹林三十餘里。其葉長廣,其色光潤,諸國書寫,莫不采用。FROM:【宋,普潤法雲《翻譯名義集》】
【三苦】
苦苦、壞苦、行苦。苦苦是心身受苦時所生的苦;壞苦是偶現之樂境失去時所感受的苦;行苦是諸行無常遷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。欲界三苦俱全,色界只有壞行二苦,無色界則只有行苦。FROM:【陳義孝《佛學常見辭匯》】
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六白話說明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